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新加坡共和国外交部互惠培训计划纪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3:02:09   浏览:97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新加坡共和国外交部互惠培训计划纪要

中国外交部 新加坡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新加坡共和国外交部互惠培训计划纪要


(签订日期1998年10月16日 生效日期1998年10月16日)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唐家璇阁下邀请,新加坡共和国外交部长贾古玛阁下于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五日至十八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期间,双方就中新两国外交部互惠培训计划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双方表明,互惠培训计划是双边关系中的又一里程碑,并就以下各点达成一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员将在区域英语语言中心、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或新方其它适当机构接受英语培训。如中方提出要求,新加坡外交部也将考虑在新加坡的适当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员安排培训课程,以加强他们对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新加坡外交部官员将在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或中方其它适当机构接受培训。课程将包括中国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中国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国文学和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等。具体的课程和培训机构将由双方讨论确定。

 二、双方将举行年度磋商以决定每年的提名、交换的培训人员名额、具体课程及讲授课程的机构。

 三、在新加坡培训期间,中国外交部官员将负担国际旅费,新方将负担培训费用、住宿、每日津贴及医药和住院费用。在中国培训期间,新加坡外交部官员将负担国际旅费,中方将负担培训费用、住宿、每日津贴及医药和住院费用。

 四、本纪要自签字之日起生效。互惠培训计划第一阶段的期限为自本纪要生效之日起五年。互惠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培训机构的选择等,将在本纪要签署一年后进行审查。

 五、经双方讨论并达成一致后,本互惠培训计划可终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长唐家璇和新加坡共和国外长贾古玛的见证下,本纪要于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六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字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加坡共和国
      外交部部长助理         外交部副常秘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关于对家居国外及港澳的革命烈士直系亲属能否给予换发、补发烈士证问题的复函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对家居国外及港澳的革命烈士直系亲属能否给予换发、补发烈士证问题的复函
民政部


广东省民政厅:
你厅(83)民优发字第5号文收悉。 关于对家居国外及港澳的革命烈士直系亲属能否给予换、补烈士证的问题,现作如下答复:
对家居国外的烈士直系亲属,除本人在回国期间主动提出申请,可按有关规定给予换证、补证外,一般不予办理。但对生活在兄弟国家(如朝鲜)的侨胞中的烈士直系亲属可以同居住在国内的烈士直系亲属一样,给予换证、补证。
对于生活在港澳地区的同胞中的烈士直系亲属,应同居住在内地的烈士直系亲属一样,给予换证、补证。此复。



1983年3月12日

关于贯彻《厦门市捐资兴学奖励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意见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贯彻《厦门市捐资兴学奖励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意见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根据2001年1月21日发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将本文废止)


为了鼓励境外人士继续关心、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规范招生秩序,现对《厦门市捐资兴学奖励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本条款的适用范围仅限捐助厦门市属的教育事业;仅限条款中所列的境外捐资兴学者。合资企业捐资兴学,仅限境外合资者。
二、累计捐赠人民币40万元以上,只能一次性推荐照顾1名学生入学。
三、要充分尊重捐资者的意愿,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强制或半强制手段要求捐资者照顾。为避免纠纷,推荐介绍函必须有捐资者本人(或捐资企业法人,或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捐资者本人)的亲笔签字。
四、全市分岛内、集美、杏林、同安四个片区。所选择的就读校,一般在捐资受益学校所隶属的片区内。选择的学校不包括中专。
五、无厦门常住户口或无蓝印户口的学生(境外学生除外),不予照顾;在厦无监护人的学生,不予照顾;已被别的学校正式录取的学生,不再照顾。
六、为保证学生入学后能顺利完成学业,上一学段未取得毕业资格者或中招投档总分低于所选学校最低录取线30分者,不予照顾。选择特色学校者,还必须通过该专业的测试,学校在专业测试时间和要求上可适当放宽要求。
七、当年被照顾学生若过于集中在某所学校,市招生部门有权在同一办学质量层次的学校中进行调整。各校和学生应服从大局,服从调整。
八、办事程序:
1、本条款的办理单位为市招生部门,办理时申请人要出具以下文件:
(1)捐资者亲笔签字的推荐介绍函。函中应写明捐资兴学项目以及被推荐对象的姓名、性别、原毕业学校和拟选择就读的学校校名(若职业类学校还要注明选择的专业)。
(2)受益学校(或县级以上教育基金会)出具的证明。证明中应写明捐资项目、日期、金额,以及与此捐资相关的照顾入学权是否已使用等情况。
(3)被照顾学生的监护人出具的监护保证书。
(4)被照顾学生原毕业学校所隶属的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学历资格证明。
2、市招生部门审查照顾资格。市招生部门领导审批。
3、市招生部门与所选学校联系,调整、确定照顾就读学校。
4、市招生部门通知学校及监护人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有关部门在执行《厦门市捐资兴学奖励办法》第十二条的过程中,必须接受市纪委、市监察局的监督,对违反者将追究处理。



199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