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3:15:58   浏览:86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
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10224/1c6f650645230ed09bea01.doc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

发改能源[2005]25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计划单列企业集团:
为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我委编制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现印发给你们,用以指导相关部门制定支持政策和措施,引导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示范和投资建设方向。
本《目录》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六个领域的88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系统设备/装备制造项目。其中部分产业已经成熟并基本实现商业化;有些产业、技术、产品、设备、装备虽然还处于项目示范或技术研发阶段,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和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或在特殊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情况,我委将适时对《目录》进行调整和修订。
对于本《目录》中具备规模化推广利用的项目,国务院相关部门将制定和完善技术研发、项目示范、财政税收、产品价格、市场销售和进出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目录》内有可能形成比较优势的技术和项目,积极开展技术研发、项目示范和投资建设活动。




附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附件: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编号 项目 说明和技术指标 发展状况
一、风能
风力发电
1 离网型风力发电 用于为电网不能覆盖的居民供电,包括独立户用系统和集中村落电站两种发/供电形式。 基本商业化
2 并网型风力发电 用于为电网供电,包括陆地和近海并网风力发电,既可以单机并网发电,也可以由多台机组建成风电场并网发电。 陆地并网风力发电:商业化初期近海并网风力发电:技术研发
设备/装备制造
3 风能资源评估分析软件 用于对区域风能资源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估以正确地选择风电场场址,主要功能包括:测风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风况图的生成、风资源评估、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场年发电量测算等。 技术研发或引进
4 风电场设计和优化软件 用于进行风电场优化设计(即风力发电机组微观选址和排列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主要功能包括:确定风力发电机组尾流影响并调整风电机组之间的分布距离,对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噪声进行分析和预测,排除不符合技术、地质和环境要求的地段,对风力发电机组选址进行自动优化,对设计过程结果提供可视化界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等。 技术研发
5 风电场集中和远程监控系统 用于集中和远程监控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运行,主要功能包括: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实时收集、分析并报告各风电场的风力状况和机组、风电场运行状况监测数据,自动或根据管理人员反馈的指令对风电机组和风电场运行进行效率优化和安全保障控制。 技术研发
6 风电场建设和维护专用装备 用于陆地和近海风电机组的运输、现场吊装和维护。 技术研发
7 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 用于独立户用系统和集中村落电站,包括风力独立发电和风光互补发电,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连续可靠供电。 基本商业化
8 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 用于并网风力发电,包括陆地和近海风力发电机组。近海风电机组需适应海洋地质、水文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 陆地风电机组:商业化初期海上风电机组:技术研发
9 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软件 用于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结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极限载荷与疲劳载荷计算、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性能仿真等整机设计工作。 技术研发或引进
10 风力机叶片 用于配套1000千瓦(含)以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研发
11 风力机叶片设计软件 用于进行大容量风力机叶片的气动外形及施工工艺设计。 技术研发
12 风力机叶片材料 用于制造高强度轻质大容量叶片,包括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RP)和碳纤维增强塑料。 技术研发
13 风力机轮毂 用于配套1000千瓦(含)以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研发
14 风力机传动系统 用于配套1000千瓦(含)以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研发
15 风力机偏航系统 用于配套1000千瓦(含)以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研发
16 风力机制动系统/机械刹车 用于配套1000千瓦(含)以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研发
17 风力发电用发电机 用于配套1000千瓦(含)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双馈型发电机和永磁发电机。 商业化初期,技术研发(永磁型)
18 风电机组运行控制系统及变流器 用于配套1000千瓦(含)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包括:离网风力发电控制器;失速型风电机组控制器;变速恒频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 技术研发
19 风电机组安全保障系统 用于确保在出现极端的气候环境、系统故障和电网故障等紧急情况时的风电机组安全,同时记录机组的状态。 技术研发
20 风电机组电磁兼容、雷电冲击等检测装置 用于风电机组的电磁兼容性能和雷电冲击防护能力等性能的检测,以保证机组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 技术研发
21 风电接入系统设计及电网稳定性分析软件 用于大型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和对电网稳定性进行评价。 技术研发
22 风电场发电量预测及电网调度匹配软件 用于实时监测和收集风电场各台风电机组运行状况及发电量,分析和预测风电场第2天及后一周的出力变化情况,为电网企业制定调度计划服务,促进大规模风电场的开发和运行。 技术开发
23 风电场平稳过渡及支持控制系统 用于大型风电场在接入电网事故条件下,自身平稳过渡并对电网提供支持 技术研发
二、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
24 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 用于为电网不能覆盖地区的居民供电,包括独立户用系统和集中村落电站两种形式。 基本商业化
25 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 用于为电网供电,包括建筑集成太阳能光伏发电。 技术研发、项目示范
26 太阳能光热发电 用于为电网供电或为电网不能覆盖地区的居民供电。包括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盘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和点聚焦太阳能光热直接发电系统。 技术开发
27 工业用光伏电源 用于为分散的气象台站、地震台站、公路道班、广播电视、卫星地面站、水文观测、太阳能航标、公路铁路信号及太阳能阴极保护系统等提供电力。 商业化
28 太阳能照明系统 包括: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太阳能广告牌,太阳能LED城市景观灯等。 商业化
29 太阳能交通工具 包括: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太阳能游艇、太阳能飞船、太阳能充电站等。 技术研发、项目示范
30 太阳能光伏海水淡化系统 用于为缺乏淡水的偏远海岛居民提供淡水。 技术研发、项目示范
31 光伏水泵 用于为我国西部严重干旱和偏僻地区分散人口提供饮用水、为建设和改良草场以及沙漠植树造林提供用水。 商业化
32 太阳能户用热水器 用于为居民提供生活热水,包括平板式太阳热水器、真空管式太阳热水器等。 商业化
33 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 用于为居民或工商业提供热水或供暖,包括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和太阳能集中采暖系统。 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34 太阳能空调系统 用于(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实现热冷转换从而提供制冷和空调服务。 技术研发、示范项目
35 零能耗太阳能综合建筑 通过在建筑结构(屋顶和外墙)中集成太阳能集热器(实现太阳能采暖系统和空调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来满足建筑的所有能源需求。 技术研发
设备/装备制造
36 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用于独立户用系统和集中村落电站。 商业化
37 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用于为电网供电,包括建筑集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研发、项目示范
38 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包括: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盘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和点聚焦太阳光热直接发电系统。 技术开发
39 晶硅太阳能电池 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商业化、技术改进
40 薄膜太阳能电池 包括:多结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技术研发
41 其它新型太阳能电池 包括:柔性衬底太阳能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HIT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纳米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机械叠层太阳能电池、薄膜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等。 技术研发
42 建筑用太阳电池组件 用于建筑集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半透光型光伏组件,可以与建筑构件互换的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幕墙,光伏遮阳板等。 技术研发
43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装备 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包括:太阳级硅投炉料制造成套装备,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剖锭机,硅片抛光设备,硅片清洗机,扩散设备,PECVD镀膜设备,丝网印刷设备,烘干烧结设备,划片机,自动焊接机,组件层压机等等。 技术研发或引进
44 太阳能电池测试设备 包括:太阳能电池分选设备,太阳模拟仪,高压绝缘测试设备等。 技术研发
45 太阳能电池生产用辅助材料 包括:低铁钢化玻璃,EVA,太阳电池背面封装复合膜,银浆铝浆,焊带等。 技术研发
46 光伏发电系统用充放电控制器 用于智能化控制蓄电池充放电过程。 技术研发
47 光伏发电系统用直流/交流逆变器 用于包括离网型和并网型直流/交流逆变器,后者需具有并网逆变、最大功率跟踪、防孤岛效应保护等功能 技术研发
48 户用光伏和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 用于配套容量在1千瓦以下的户用光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技术研发
49 (专用)蓄电池 用于独立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系统,应具有很强的耐过充过放性能,低的自放电率和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
50 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池 用于独立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系统;功率在几十到几百千瓦、储能达百兆瓦时。 技术开发、项目示范
51 光伏硅材料 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用晶体硅。 技术开发或引进
52 光伏发电系统用集中和远程监控系统 用于采集、传输太阳辐射和环境参数及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数据并实现集中或远程监控。 技术研发
53 太阳能光热发电用反射镜 用于配套各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技术研发
54 光热发电反射镜自动跟踪装置 用于配套各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以自动跟踪太阳光辐射,调整反射镜角度,从而最大化获取太阳能。 技术研发
55 光热发电集能器 用于配套各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以吸收来自反射镜的太阳辐射能,也称“太阳锅炉”,要求体积小,换能效率高。 技术研发
56 光热发电蓄热装置 用于配套各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通过贮存集能器所吸收的热能以保证光热发电相对稳定。 技术研发
57 光热直接发电装置 用于配套太阳能光热直接发电系统,包括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半导体发电器、热电子发电器和热光伏发电器。 技术研发
58 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设计、优化和测评软件 用于建筑上适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光照条件下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制冷、 采暖的优化设计、模拟;对建筑中使用的太阳能光热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价。 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三、生物质能
生物质发电和生物燃料生产
59 大中型沼气工程供气和发电 包括大型畜禽场、养殖小区、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污水工程 商业化、推广应用
60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 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质直接燃烧发电 技术改进、项目示范
61 生物质气化供气和发电 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质气化供气和发电 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62 城市固体垃圾发电 用于清洁处理和能源化利用城市固体垃圾,包括燃烧发电和填埋场沼气发电。 基本商业化
63 生物液体燃料 利用非粮食作物和林木质生物质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 技术研发
64 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 将农作物秸秆,林木质制成固体成型燃料代替煤炭。 项目示范
设备/部件制造和原料生产
65 生物质直燃锅炉 用于配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系统,技术性能和规格需适用于生物质的直接燃烧。 技术改进
66 生物质燃气内燃机 用于配套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性能和规格需适用于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 技术研发
67 生物质气化焦油催化裂解装置 用于将生物质在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焦油裂解为可利用的一次性气体。 技术研发
68 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成套装备 用于生产上述各类生物液体燃料 技术研发、项目示范
69 能源植物种植 用于为各种生物燃料生产提供非粮食生物质原料,包括甜高粱、木薯、麻疯树、甘蔗等。 项目示范、推广应用
70 能源植物选育 用于选育培养适合荒山荒滩、沙地、盐碱地种植、稳产高产、对生态环境安全无害的能源作物。 技术研发,项目示范
71 高效、宽温域沼气菌种选育 用于沼气工程提高产气率及沼气池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的使用。 技术研发
四、地热能
地热发电和热利用
72 地热发电 包括:地热蒸汽发电系统、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和闪蒸地热发电系统(后两者适用于中低温地热资源)。 技术研发
73 地热供暖 包括单循环直接供暖和双循环间接供暖。 项目示范、推广应用
74 地源热泵供暖和/或空调 包括地下水源、河湖水源、海水源、污水源(包括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医院污水)和土壤热泵系统。 项目示范
75 地下热能储存系统 储存包括太阳能、建筑物空调释冷量或释热量等在内的能量 技术研发
设备/装备制造
76 地热井专用钻探设备 用于钻探地热井,需适应地热井特有的地质结构环境、高温和腐蚀性水文环境及成井工艺要求。 技术研发
77 地热井泵 用于配套地热供暖和地源热泵系统,需适应地热井特有的高温和腐蚀性。 技术研发
78 水源热泵机组 适应地下水或海水水质及温度 技术研发、项目示范
79 地热能系统设计、优化和测评软件 用于建筑上适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地热能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价 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80 水的热源利用 利用水的温差对建筑物进行制冷和供热,包括利用地下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等水源。 项目示范、推广应用
五、海洋能
海洋能发电
81 海洋能发电 包括:潮汐发电、波浪能发电、海洋温差发电和海流能发电。 技术研发、项目示范
设备/装备制造
82 海洋能发电成套装备 包括:波浪能发电成套装备、海洋温差发电成套装备、海流能发电成套装备。 技术研发
六、水能
水力发电
83 并网水电站 符合流域开发规划要求,满足环保要求的各种类型水电站。 商业化
84 离网小型水电站 用于就地开发、就近供电,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和用能问题。 商业化
设备/装备制造
85 水轮机型谱编制 用于水轮机的制造和选型,提高水轮机效率和质量,降低造价,规范设备市场。 技术研发
86 水电自动化技术 用于水电运行的自动化管理,提高运行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改进
87 大型高效水轮发电机组 用于提高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 技术研发
88 小水电一体化技术 用于1000千瓦以下小型水电站,实现油、水、气等辅助设备系统的控制与主机一体化,以及调速、励磁、保护、测量等监控一体化,提高可靠性,降低设备造价。 技术改进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93号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已经2005年9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张中伟

二○○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追究行政过错责任,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及其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办法。

  企业、事业、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以委任、派遣等形式任命的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故意、过失而不履行、未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四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有权投诉、举报。

第二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范围

  第六条 制定和发布规章、规范性文件、决定和命令、计划和规划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超越权限制定和发布的;

  (二)违反规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

  (三)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四)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规范性文件未按有关规定备案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制定和发布行政文件的。

  第七条 实施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依法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二)不依法组织听证的;

  (三)不依法履行告知义务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的;

  (五)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控告、投诉和申诉以及下级机关的请示不答复或者不及时答复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八条 实施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擅自设立行政许可项目或者实施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的;

  (三)在行政许可法定条件之外,附加有偿咨询、培训、购物、指定中介服务的;

  (四)无法律、行政法规依据,将资格、资质认证作为企业注册登记前置条件的;

  (五)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准予行政许可的;

  (六)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七)超越职权作出行政许可的;

  (八)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

  (九)不按照法定项目、方式和标准收费的;

  (十)截留、挪用、私分、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

  (十一)行政许可相对人丧失取得行政许可条件,不及时撤销行政许可的;

  (十二)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许可的。

  实施批准、核准、登记、认证、检验、检测、检疫、审核、年检等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实施行政征收、征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不按法定范围实施征收、征用的;

  (二)擅自增减征收、征用项目或者改变征收、征用标准的;

  (三)依法应征收而不征收的;

  (四)不使用专用票据等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行为的;

  (五)隐瞒、截留、坐支、私分、挪用征收、征用款物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征收、征用的。

  第十条 实施行政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检查的;

  (二)超越法定权限、范围实施检查的;

  (三)不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实施行政执法检查的;

  (四)对同一行政管理相对人同一事项重复进行日常检查的;

  (五)违法扣押财物的;

  (六)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不依法制止和纠正或者不移交有关机关处理的;

  (七)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检查的。

  第十一条 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不按照法定处罚种类、幅度和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的;

  (四)对应当予以处罚的违法行为不处罚的;

  (五)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

  (六)违反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有关规定的;

  (七)不开据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八)使用、丢失、损毁扣押的财物的;

  (九)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

  (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二条 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依法应当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而不实施的;

  (三)有体罚、虐待、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行为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第十三条 实施行政复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按照规定受理、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

  (三)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

  (四)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

  (五)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复议的。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及时传达执行上级机关的决定、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的;

  (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作出错误决策的;

  (四)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少数人违反规定或者个人擅自决定的;

  (五)因失职、渎职造成管辖范围内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

  (六)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

  (七)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违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八)利用职权进行打击、报复、陷害的;

  (九)弄虚作假,误导、欺骗上级和公众的;

  (十)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的;

  (十一)不履行对社会、法人、公民公开承诺的;

  (十二)其他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

第三章 行政过错责任的处理

  第十五条 追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由所在行政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干部管理权限依法调查和处理。

  第十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种类:

  (一)责令作出检查;

  (二)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三)通报批评;

  (四)限期调离工作岗位;

  (五)责令辞职;

  (六)辞退、解聘。

  行政过错行为构成违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行政过错责任者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未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未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未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第十八条 对负有直接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并可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吊销行政执法证件、通报批评、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处理;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解聘。

  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并可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吊销行政执法证件、通报批评处理;情节严重的,限期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

  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通报批评处理;情节严重的,限期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

  对行政过错责任者,可同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两人以上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行政过错责任行为的;

  (二)干扰、阻挠行政过错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信访人、证人及其他人员的;

  (四)行政过错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不良后果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一)过错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未发生不良影响或者不良后果的;

  (二)主动纠正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有效阻止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

  (四)主动退出违规违纪违法所得的;

  (五)有立功表现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具体行政行为人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执行公务时,对上级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提出改正或者撤销意见后,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执行公务的人员不承担责任,但是执行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出现意外情况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发生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四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程序

  第二十二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提起: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控告、检举、投诉的;

  (二)法定监督机关、上级机关要求或者建议调查处理的;

  (三)本机关组织的清理、检查中发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行为,可以向该工作人员所在行政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机关控告、检举、投诉。

  受理控告、检举、投诉的机关和部门在收到控告、检举、投诉事项后,应当予以登记。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控告、检举、投诉后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不受理的理由。

  受理机关应对信访人予以保密,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控告、检举、投诉的单位或者人员。因泄密使信访人遭到打击报复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行政过错行为的调查审结应当在30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在处理决定作出后的5日内,有关机关和部门应当依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将处理决定抄送行政监察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实名控告人、检举人和投诉人,应当向其告知处理结果。

  第二十五条  因行政过错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应以予补偿,如涉及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并追究过错责任人的相应经济责任。

第五章 申诉控告

  第二十六条 被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工作人员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申诉和控告。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行政处理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其中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第二十八条 受理复核的原处理机关或者受理申诉的行政机关审核后,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下列决定:

  (一)原处理决定正确的,维持原处理决定;

  (二)原处理决定所列事实不存在的,撤销原处理决定或者建议原处理机关撤销原处理决定;

  (三)原处理决定所列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或者违反规定程序的,建议原处理机关重新审理;

  (四)原处理决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处理显失公正的,直接变更原处理决定或者建议原处理机关予以变更。

  不得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出复核或者申诉而加重处理。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在接到复核申请书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受理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对案情复杂的,经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在复核和申诉期限内,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条 复核机关或者申诉机关应当将复核或者申诉的书面决定送达当事人和所在的机关。所在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将有关处理决定书存入被处理人的个人档案。

  第三十一条 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处理错误的,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或者部门应当及时纠正;造成名誉损失的,应当在公布处理决定的范围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或者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